close


讀書筆記——證明(Proof)
May 26, 2016

台大話劇社的演員邀我去看他們在雅頌坊的學期製作,《證明》(Proof)。重溫這齣戲,我還是一整個很有共鳴。我最初看電影版的,之後覺得非常感動就去借了英文劇本來讀。

因為這是一整個社團的製作,為了讓大家都演到,每一景演的人都不一樣,其實也很難做一個評估。可以確定的是,聲音的訓練是最容易看出不足的,因為聽不清楚的話其他都不用講。當然在執行細節上有很多地方有些不太自然的啦,我覺得也不用太苛責,畢竟大家都是同學。而我非專業的觀眾,看到的感想就是有一點卡,也不確定是什麼,而導演的職責才是透視背後的技術細節吧。

我估狗了一些“影評部落客”講本片,但我都覺得沒講到重點欸。我想這片的主軸不只一個,不過在我看來都圍繞著“生命的短暫”。

像Harold講的,等你到五六十歲,看到這輩子走下坡,最後只能去教高中,那有多悲哀。青春一下就過了,而靈感是年輕人的專利: 這種酒神的瘋狂才是推動藝術與科學的力量。這樣說,其實藝術與科學也是沒什麼差別的——他們都宣稱要顯示真理,也都依靠著謬思的賜予,好像農夫看天一樣 。人與人相處也是靠一個靈感: 有時候當場氣氛就很好,有時候就是不好。而Harold和Catherine 能相遇也是機緣所致——他剛好在Robert康復時被指導,剛好造訪他家....。他們都是藝術家,才會擦出烈火。

但我們需要瘋狂,又害怕瘋狂。害怕瘋狂就是對害怕死亡的特例,因為人瘋了就和死了差不多。搞藝術的人靈感來的時候,覺得我真是絕妙一筆,事後大家反而可能說這是垃圾;同樣,數學家也會有個想法,但是想一想可能是錯的,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瘋。

但是生命的短暫告訴我們的應該是更加珍惜,創造自己的果實。數學的定理可以成為下一代人的墊腳石,而新的生命可以延續這些思想,他們又轉而創造出新的思想和生命。如Robert講的,生下Claire和Catherine就是希望她們做出爸爸媽媽沒有完成的事。Robert 聽到 Catherine 去念西北大學,雖然害怕孤獨,卻還是由她去,還覺得她去唸數學,是繼承她註定的命運呢。

而Robert在發瘋的時候支撐他的是對女兒的愛。作研究又靠的是另一種愛——那種過程是極大的挫折與隨之而來的痛苦 ,像走在鋼索上一樣,真是一種自虐。因為愛,人們有力量去製造新的果實。

劇本唯一比較不合理的地方是Catherine拿出她的證明時,Harold和Claire會認為比較可能的狀況恐怕應該是,她自己胡思亂想寫出一個錯的證明,沒有抓到問題精髓;劇本呈現的卻是,他們直接相信證明是對的,並懷疑就是Catherine抄她爸寫的——這不合理,因為Harold不可能這麼短時間就檢查出正確性。

最後,既然這是一個以數學為主軸的劇本,原劇應該出現更多的專有名詞與論證,但是出現的方式不影響劇情即可,這樣觀眾看了會比較融入。也許作家怕太過艱深會使觀眾卻步吧。我最近讀的 Tom Stoppard 的劇本 The Invention of Love 裡面有許多古典研究的專有名詞和梗,那更誇張,而且讓我一整個連劇情都看不懂 (撞頭)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