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編又來搞對立——黑箱課綱
July 31, 2015

[背景] 和舊課綱相比,今年教育部的新課綱,即所謂黑箱課綱,明顯有所不妥。舊課綱較接近現今史學寫作標準,而新課綱,撇開程序不正義,也明顯有過多價值判斷,與偏袒所謂華夏命定史觀。例如“日本統治”被改成“日本殖民”,或不成比例提高大陸地區—台灣的互動資料。在我看來此事是非相當明顯。

[提問a: 無妨有所主從]但也許有人會說,“為何要不斷抹黑大中華主義? 國際政治是現實的,台灣被清朝打下來就是清朝的,自然屬於中華文明的繼承者。多強調漢人與台灣的淵源,華夏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主從,又有何妨?”

那麼同樣邏輯也可說,清朝打輸了,台灣就是日本的,國民黨現在是殖民政府? 或是說鄭氏統治才是正統,清朝和日本都是殖民? 我們知道台灣是多元文化雜處之處,要由誰來決定文化主從?

於是我們都退回舊課綱這樣冷血的寫作方式,不偏袒任何一個。像是學術論文一樣,對不同的政權褒貶的標準必須一致。一樣的,如果慰安婦前面要被改成“被強迫的慰安婦”,那課本也要提“國民黨誘迫的軍中樂園”,最近阮經天才在演的啊!!

[提問b: 台灣是中華民國的]他們可能又會說,“如果日本帝國打贏,台灣現在本來就是日本的。但日本打輸了,台灣自然就是中華民國的。根據憲法,中華民國領土及於秋海棠,大中華史觀也比較符合憲法。”

這樣還是有所偏袒。如果日治時期台灣早已不屬於清廷,那中華民國又何時有繼承台灣呢? 這樣又用憲法來支持台灣的歸屬,不啻丐題。現今修憲是複雜的問題,牽涉到台灣是否獨立,跟國際政治的危機。但下一代的教育如何,我以爲是可以獨立乎政治的。

[提問c: 不可缺乏認同] 有些人卻不滿意這種說法,而反駁,“毫無偏袒的歷史課本,國家下一代將沒有認同(identity),誰來為台灣付出? 這一代為了自己,就是因為我們不再團結,沒有共體時艱。於是不會有人願意留洋回來深耕台灣,動盪時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從軍,社會是不是就崩解了! 是不是什麼都可以了?”

我覺得滿有道理的,唯一的問題是,誰是被認同者的繼承人? 中華民國眼中的中國,還是台灣人眼中的台灣? 也許“台灣人”的想像概念是候選之一,但黑箱課綱通過後,下一代小朋友自然會說我是中國人,好像也沒什麼不好。

這個爭議不會有結果,於是社會上大多數人同意,歷史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家知道,有人來了,有人去了,沒有人屬於任何地方。讓小朋友知道我們踏著的這塊地方發生過什麼事,他們自己有天可以決定自己屬於哪裡。

[提問d: 我們的文化是華夏的] 另一方面或許有人想,“我們繼承中華文化,也要繼承中華認同。一個民族要知悉自己的本源。沒有了國族意識的文化教育,是失了根的蘭花,漂泊不休。難道你們希望這樣嗎?”

這是可疑的。美國人來自英國,文化和語言都追溯到不列顛的文化,就好像日本與中國,甚至有禮失求諸野的情況: “fall”是美式英文,“autumn”是英式英文,但其實“fall”才是日耳曼自己的古字。然而儘管來自英國文化,美國人還是能有自己的認同感。

而英文自己來自高地日耳曼語,很多地方古英文或中英文的特徵,德文還留著(如假設語氣wäre,第二人稱-est,第三人稱-et),英美卻也沒有把德文放入義務教育。

[提問e: 華夏優越說] 但他們會說,“不! 我要承襲五千年的華夏文明,而不是一個只有四百年的國家。中共文革之後,中華文化已經剩下斷瓦殘壁了。只有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繼承了五千年文明。我要這座島上的人知道他們都是龍的傳人。我要古雅的繁體字,而不是簡化字,更不是台文所發明的拼音。我要深厚的中國音樂,而非土氣的台灣民謠,好像身邊只剩下幾首酸腐的台語歌和演歌。那樣子我會逃離鬼島。”

這是困難的問題。我們要下一代繼承誰的文明? 顯然那不會是一個毫無關聯的地方: 印度文明起碼有四千年,但我們不太可能聲稱“我是印度人”。但也不必然是最大的贈與者,否則日本人就會說他們也是中國人。如果阿扁執政時的文化教材被刪得太多,古典文化的篇幅如何可再討論,但不必然和民族認同相關。

不,藝文與歷史教育的篇幅不該被政治影響,而是由其的脈絡決定。如果美國人還會打趣地說“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’s wind”,就該讀幾首十四行詩。如果茶餘飯後大家會自比三顧茅廬的劉備,刮骨療毒的關羽,也許“空城計”的故事在高中課本的出現是合理的。如果蕭泰然的曲子仍然基於西方音階,編曲者還是要學大小調的功能。

[提問f: 課綱的解讀是自由] 又有人質疑,“就算新課綱通過,小朋友還是可以自己google。現在國小生就有iPad,難道會不知道二二八事件,一定要等到課本告訴他們? 自己找不同書,就知道各家名詞異同啦? 言論自由的時代已經不同了,要說國民黨箝制思想,實在強詞奪理。我們現在讓新舊課綱並行,學生還要抗議,這樣蓄意反對,才是威權吧?”

這好像跟大家說: 你們可以自己買橄欖油,所以市面上賣餿水油沒關係。有人可以花錢買鮮奶,所以三聚氫銨的毒奶也無可厚非。也許教育資源多的小朋友會主動思考識讀,但更多是不明究理背起來了,或因為考試在即讀得爛熟,而等他們長大了還要額外做功,努力忘記烙在小小心靈裡的黑箱課綱。況且教育部的行政命令,代表國家的肯認。這樣偏袒某種意識形態是否正義? 是否也要新訂一套極統或極獨課綱,予以並行之?

[提問g: 實質上舊課綱利於台獨] 還有人要說,“子宇,你被綠吱洗腦了。現今課綱根本不是公正的,事實上明顯利於台獨史觀。你們說的學術標準,只不過是假仁假義。你們僭稱中立客觀,實而抹煞了中國與台灣的既有的連結。你們鋪陳資料的方式使得台灣似乎不從屬於任何政權,於是下一代的認同就剩下台灣了,這樣滿意了嗎?”

確實如此。然而沒有一個學科是絕對公正的。就算是國際法學者也會不同意釣魚台是誰的,支付命令有沒有既判力。化學家算到稀土元素,只能近似眾多的電子,而結果不同時也會吵得面紅耳赤。連二十世紀初數學家在爭論數學基礎時也莫衷一是。就是因為承認歷史的不公正,現今的史學界才一起訂定學術寫作的一套準則。

如果在我眼中舊課綱是公正的,對其他人則否,那麼我能想到唯一的方式就是開放所有的課綱: 原來的“一九四五年後的台灣”,也許該任由大家改成“蔣匪剿台時期”,“藍蛆賣台時期”,“華夏復台時期”,“支那據台時期”,那到了有一天,國家認同不再是大幅爭議,那一天社會將選擇站在哪一種詮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