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感恩節
Nov. 22, 2012

中午看到歐巴馬饒火雞一命的滑稽畫面,我才意識到今天是感恩節,美國家人團聚與感恩的日子。倒是我們家也有小小的例行儀式。

爸爸說要打一通電話給他以前在美國的老闆(博士班指導教授)Galambos,叫我也講幾句。二十幾年前,爸媽在美國生活時,教授很照顧他們,他們說道,所以每年感恩節他們都會打電話。

接過電話,聽到教授沙啞卻愉快的聲音,我盡量用破破的英文說,我現在修了物理系的電磁學,電機系的電子學,覺得同學都很優秀等等。我又說 “A man can do nothing better than to eat and drink, and find satisfaction in his work.” (Ecclesiastes 2: 24) 還有,“Don’t endure your life, but enjoy it.” 結果老人家被我逗得很高興!

媽媽轉告,剛才教授的太太說,她在煮火雞和一些“普通的東西”(usual stuff),看來師母身體應該還好。爸爸說,他以前覺得打這通電話都有點不知道要講什麼,但是聽到剛才師母說,教授在樓梯上一聽到電話鈴就說“Oh! It’s Jeng! It’s Jeng!” 看來雖然每年說的都是老套,有時候老套的儀式卻總是讓老人家開心。

人與人的緣分真難得。緣(pratitya)這個字的梵文,捕捉了這個意象: 既然字面意思是“條件”,所謂十二“因緣”,古印度人舉出的幾項重大因素,據他們的觀察,是不可逆,且互相依存的。因緣的創生湮滅,造成萬物生老病死的無盡循環。

你看,任取兩個人,即使在物理上有機會邂逅,絕大部分都沒有機會認識,倘若缺乏了任何一個適當的“條件” ——一個基本卻常被忽略的事實。同坐一間教室的同學,可能因為借個作業聊開來,而越走越近;卻更可能久之自動忽略了對方,連打招呼也覺得不尋常。不只如此,以後要是沒機會來往,即使巧遇並抬起笑容認出彼此,現在無話不談的朋友,隨後大概也會不知所措。

有多少人能讓我在二十年後,隔著話筒,除了“嗨”之外能多寒喧幾句? 或是在煮火雞,其實比較可能是吃鹽酥雞,邊舉起電話時,會期待他/她的聲音?

希望我,在(更不只在)每個感恩節時,能感恩這樣的“小確幸”——竟然有機會與每個過客相逢。也希望真能有許多過客,時間將證明,值得我把他當成生命中的“小確幸”。(最近這個詞有點流行,就跟著用一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