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讀書筆記——空降危機(Skyfall)(電影)
Nov. 18, 2012

我媽媽非常迷007,我們家有一整套DVD。我國中時陪爸媽一起重看007,佔了親子互動的可觀的部份。今天我媽突然叫爸爸和我陪她去看空降危機(Skyfall),看完卻意外的喜歡,在許多方面都十分出色....但是我媽不喜歡哈哈!

這部龐德電影跟以前真的很不一樣又充滿巧思。前半部編劇太早的使出007每一件傳統公式,卻使他們全部變了調,有點後設(meta-)地嘲諷吧。後半部,007的形象由蠻力變成智取,轉為上風,整個劇情風格雖已不是大家所熟悉,給我們“懷舊”與“回歸”的暗示,在故事上或是風格上都是。(跟冰雪奇緣也有點像,參見該篇《讀書筆記》)

電影一開始,便是大家太過熟悉的飛車,屋頂上追逐,跳火車等等,非常緊湊。不對勁的是,理論上應凱旋而歸的龐德,卻中槍了啊啊啊!! 雖然大家知道他一定會活過來,不然接下來要演什麼…不過還沒有一部007是在龐德的訃聞中開始的吧?

大家知道,龐德以往的風格,槍法神準卻沒人打的中他,輕輕鬆鬆打十個,再吹散槍口的煙硝,這種風格已經在《誰與爭鋒》(Die Another Day)達到完美。不過再編一樣的,就是老梗了。

於是在前面兩三集之中,我感覺龐德就開始走“反英雄”的路線,就是說會累,會喘,也有失手的時候。到這集,龐德更完全化身為你我身邊的血肉之軀,會受傷,又老了,連槍法都不準,體檢都通不過,甚至無法挽回龐德女郎的性命。M則一直作錯決策,永遠被壞人西法(Silva)搶先一步,到底在搞什麼啦!

而許多劇情元素更加貼近這個時代,也是刻意的,例如新一代的Q從玩弄花俏機關的老頭,搖身變成年輕的資訊工程專家。硬碟不見,洩密什麼的,又好像wiki leaks的事。

坦白說我覺得丹尼爾克雷格(Daniel Craig)比較沒有前幾任龐德那種帥氣,與其學當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,一個歷經滄桑的老探員還比較適合他。這集,看來克雷格和Judi Dench (M的演員)比起前幾集都花了更多功夫在揣摩心境,劇情主題亦更加深沉。

反派角色西法是個有血有肉的人。他曾是M的愛將,卻因自己擅作決定產生的嚴重後果,被總部犧牲。他不為名利,沒有好處,只是精心計畫多年要向M復仇。最後他拿槍抵著M那一刻,用自己臉也貼上,要用同一顆子彈自盡。這種愛恨交織的複雜心境,是以往007的壞人完全不能比擬的呀!! 難免使人想到黑暗騎士(The Dark Knight)中的小丑,光是笑笑的就令人不寒而慄。

(不過氫氰酸應該不會把骨頭溶掉,他的作用是拮抗呼吸作用中電子傳遞鍊的一員,使你的粒線體產生有氧氣卻無法使用的窘境。所以氫氰酸不會讓你像他一樣沒牙齒,只會讓你窒息而已,大家可以安心食用。)

最後在Skyfall莊園,他們故意用簡陋的獵槍,短刀,瓦斯桶智勝壞人,簡直像《小鬼當家》(Home Alone)。我得說這段稍嫌冗長,有幾幕壞人還是太輕易被打敗了。特別是最後Silva直接被飛刀刺中,這麼平凡的死法,簡直是反高潮(anti-climax)嘛。(我還以為龐德要讓木屋的一樓被Silva轟炸過一圈,等到他進來房子剛好垮了他就被壓死了?)

而到土耳其,上海,澳門等異國取景,當然是一定要的啦! 這次,我們注意到,卻更多地放在倫敦古蹟上。西敏寺的葬禮,倫敦天際線,倫敦地下鐵,蘇格蘭鄉間景色,都把焦點集中在英國,007的根源。劇中許多對白的英式幽默不比以往遜色,好幾句話令我笑得不停。

法庭上,M引用一段丁尼生(Tennyson)的《尤里西斯》(Ulysses),也是對英國的光榮致敬吧。
 
Though much is taken, much abides; and though 
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
Moved earth and heaven; that which we are, we are;
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,
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, but strong in will
To strive, to seek, to find, and not to yield.

尤里西斯是奧德賽(Odyssey)的羅馬稱呼。本詩是尤里西斯的獨白,當時他已經打完特洛伊戰爭,回到故鄉Ithaca,年事已高,卻還想跟昔日同伴冒險。

這段話放在這個轉捩點,觀眾不得不聯想到龐德電影50周年之際,必須迎合新時代做出改變,又必須回顧引人入勝的傳統中,才能成功轉型。它卻也呼應現代世界戰爭型態的改變: M說敵人已經不同了,他不是一個人,而是分散在各個集團,各個國家,潛伏在我們身邊云云。

我不是唸文科的,大家聽聽就好。不過關於配樂,我倒是印象深刻。

好聽的主題歌Skyfall (歌手為Adele),和聲是頑固低音(obstinate bass)的I — VI — IV — V進行,雖然老套,卻合宜的表現出慵懶,憂鬱的氛圍。畫面充滿裸女和槍,結合美麗的電腦動畫,像萬花筒般飛掠過。這些都是007本色啊! 

不同的是,歌詞如“ This is the end” 和 “Let the sky fall, when it crumbles” 都充滿了濃濃的死亡的預示,比從前沉重許多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 B — C — C# — C… ” (假設在e小調) 動機恰好能上面講的低音“E — C — A — B”作對位,巧妙潛藏在內聲部之中多次。事實上,前半部電影,主題幾乎未以明朗的形式出現。但是,許多樂句也不論有意無意,充滿了半音進行,顯得滑溜,捉摸不定,又有一種危機四伏及神秘感,很適合007的氣氛!

一直要到了龐德和M開了古董車離開,龐德說我們要“回到熟悉的地方”,我們才能佔優勢。恰好在龐德從連連失敗轉而大顯身手了的時刻,這時“E — F# — F# — F# — F# — E — E — E — E — G — G — G — G — F# — F — E…”動機十分大聲而完整地奏出,樂器也是原本的吉他,突然讓我有點感動呀。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: 木屋被炸掉那一刻,直升機撞上,是龐德一行人首次佔上風。這時“E — G — Eb — D”動機很大聲的由銅管奏出,首次完整呈示。

以後的007電影還能如何推陳出新呢? 其實我覺得,本片若作為007的最後一集,是很合適的句點。可是如果007不再拍了,那些Bentley汽車啊,Omega手錶啊,Heineken啤酒啊要找誰打廣告? 而且這樣我媽會很傷心的! 說到這裡,她看到心目中的英雄龐德老了,又笨手笨腳的樣子,整個就很失落。我跟她說以上所言的想法,她覺得我說的不錯,說我都快可以教劇本分析了。可是她還是想看以前那種龐德不用大腦,爽快的殺壞人,彈無虛發的樣子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