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讀書筆記——佩利亞與梅莉桑
Dec. 10, 2012

媽媽說她曾和朋友到愛丁堡戲劇節看德步西的歌劇《佩利亞與梅莉桑》(Pelléas and Mélisande),和朋友睡的不省人事。我聽了,發現自己果然每兩分鐘就恍神一次。但聽了第二次,才知道這齣歌劇有多沈重,甚至毛骨悚然。我被它打動,在巨大的荒謬感之下,感覺無助,恐懼,和噁心。

《佩》劇原是象徵主義(symbolism)作家梅特林克(Maeterlinck)寫的。劇情主軸很簡單: 梅莉桑本來要與佩利亞的哥哥葛勞(Golaud)結婚,後來和佩利亞相戀,葛勞最後把佩利亞殺了。這樣看似一個老梗的悲劇,出於寫實主義的反動下,劇中人物以不自然的動作和聲音演出,對話更常常前文不接後文。場景朦朧而沒有特色。許多事件的發生都是突然的,缺乏鋪陳。文中還有很多象徵,雖然每個人理解未必相同就是。

德步西改編為歌劇,並創新地嘗試一字不動的採納對白,故旋律大多宣敘調一樣沒有起伏。他來寫和聲與配器,實在滿適合的,因為它們本來就令人捉摸不定,時而模糊,陰森,或危險。綜觀全劇的音量大都不大,卻像有所潛伏其中,蠢蠢欲動;對白又常常在一些尋常的地方變的激昂。人物像木偶,受神秘的力量驅使,不明白自己的言行為了什麼——相愛,渴望,追尋,仇恨,然後死亡。他們忽略了,現在喜歡的事情,下一刻可能就變了;今天看似擁有一切,明天就一無所有。

僅僅偶然地符合初始條件而發生這般,這樣純粹的偶然性令人害怕。所謂我當初為什麼這樣作? 我是怎麼樣的人? 這些都沒有人知道,就連自己。好像海裡的一些蜉游生物,受洋流的擺佈,渾渾噩噩的漂泊一生,到死都不明白何去何從。如果蜉游生物跟人類說,“我們始終控制著自己的方向”,人類會覺得可笑。那人自己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