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讀書筆記: 上帝的男高音(電影)
The Tenor - Lirico Spinto
Jan. 25, 2015

裴宰徹,迅速竄紅的男高音,突然罹患甲狀腺癌。昏倒被送去手術後,聲帶已經受損。儘管靠驚人意志的復健和知名醫生鍥而不捨的手術,他還是頂多算有點兒會唱歌。一番心路歷程下,他承認已經無法當男高音,但還是繼續開獨奏會,打動世人。這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勵志片,這個主題不是很好表現,因為情感太過就變得芭樂,太少卻轉而拘謹,可是導演抓得很好。最後合唱奇妙恩典的時候我還了一滴眼淚!

競爭的歌手梅琳達(Melinda),相較於經紀人澤田(Sawada)或美咲(Misaki)是個對比: 梅琳達相信技巧可以涵蓋情感,而除了嘴巴毒,卻至少中肯地叫裴家夫婦回韓國洗洗睡。可是,澤田看到一個認真試譜的美咲,可以只憑好印象就錄用她;美咲可以不畏在場音樂人的眼光上台,業餘地自彈自唱。同台的年邁女高音也是襯托: 她的藝術底藴雖然成熟,聲音卻不是最佳了,也常常傷風感冒。這兩者理想與現實之中,要有一個世尊說的中道(middle way)。

關於這點,本片的開放式結局,詮釋的多重,帶著緊繃而沒被解決。如果照裴宰徹終於面對事實,就是自己聲音不能恢復,卻還是當個勵志人物,這跟先前對藝術的堅持是違背的。那麼現在的裴宰徹像個瞎妹——遇到挫折就安慰安慰自己,拍張自拍上傳。

也許有人會說,“裴宰徹也承認他的嗓音很糟,子宇你顯然不能批評他放棄了藝術的是非,跟過去的自己矛盾。失去聲音後,卻把癌症看成blessing(祝福),也許他已經改變了,認為心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因為這是一個簡單的電影,也許主旨就是這樣。可是如果這樣讀,有個滑坡出現了。確實,就像他在居酒屋裡說的,技巧跟情感都很重要。於是他跟澤田沒有兩樣了: 如裴宰徹快要發病前,這位經紀人之前一個勁兒說CD好,裴卻希望之前趁著狀況還好時多錄一些,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嗓音已經出現許多破綻——他知道是澤田根本分不出“普通好“和“最好”。

任何奮鬥,不幸地按照定義,都是仰望我所不及者。正好是因為他把歌唱當成命脈,“不能唱到最好,不如去死”這種心態,他才能爬上巔峰啊。好像裴媽媽說的,他拿到歌唱比賽冠軍以後,就非唱到最好不可。我想起同學說過: “如果你寫不完作業,也練不完鋼琴,卻先寫作業而不是先練琴,那你永遠看不到新的視野。”聽說數學系王金龍教授曾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課說: “你的生命中,曾有過比數學更重要的事嗎? 除了數學,有其他更使你快樂嗎? 如果有,請你現在就出去,因為這裡真的不適合你。”

可是什麼時候該放棄? 沒有一個界限,愚蠢會是信念的一個極端。像澤田公司的員工說的,“堅持不解約,也該有個限度了吧? 看看我們虧損多少了?” 那麼稍微可唱歌的裴,應該滿足嗎? 更何況一色(Isshiki)醫生花這麼多時間幫他,難道不該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嗎?

這樣的話,如果他承認,他的歌唱已經毫無價值,那他又該如何自處? 什麼妥協才是合理的? 若他一再堅持必須要一樣好,這樣的苛求也失去觀眾同理。想到這裡,絕大多數人也跟他一樣困頓,因為各行各業真正骨骼精奇的人萬中無一,套句周星馳的話,但我們卻都必須賦予人生意義。

所以我幫他想到一個好的結局,是轉行當聲樂老師或製作人。其實這很正常: 舞者也相當容易受傷,有時候會轉行演戲,而球員老了也只能當教練或代言。電影有這一幕,卻沒有發展:裴在劇院裡跟澤田講歌手應該怎站,音響怎樣安排,這他一定懂,感覺一個專業,超好的啊。我來幫他編行不行啊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