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機率上回憶錄

c. Jan. 1, 2016


這學期修了數研所的“機率”跟“代數優”,我才知道原來一門扎實的課應該要這樣。

[機率論] 機率論老師,張志中,人非常瘦,頭髮一半是白的。上他分析導論的時候,他人非常好,出的不會太難。而且因為電信所學長修過這們課,推薦我打基礎。然後我就來機率論教室了。老師還問我,你確定要修嗎? 要考慮一下喔。

[內容與課本] 每堂課完他會問,“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?” 因為大家都還不太懂,所以就沒有“不清楚”。一開學的時候他還在講測度論(measure theory),那時我也已經想停修了。一開始我問助教,要不要什麼基礎,結果他說電機系來修也沒關係。之後我問老師,說預設大家修過實變函數論。我整個無言....。之後講到weak and strong law of large numbers 而且這些定理都有好多不同版本,真的是記不太起來。

課本(Durrett, Probability: Theory and Examples)真的是神難懂。後來一位上課同學說這是美國某個博班的用書。而且我不認識班上同學,於是沒人可以問。後來我把黑板全部拍下來,慢慢看還是可以懂。老師的寫黑板的方式還不錯,因為他會用不同顏色的筆,也會在上面註解原因。而且我認識了兩三個上課同學,蕭定洋和胡太微,下課也會一起吃晚餐。

[檢討考試] 結果看到考卷還是不太會寫。期中才18分,真是這輩子還沒這麼慘過。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考七八十分,是為什麼呢?  第一個當然是我花的時間不夠啦。考試時間只有兩小時,但我看到題目常常要想一下,最後寫不太完全,也有的不會寫。另外,我自己可能沒有養成非常仔細檢查論證的習慣,而是覺得自己對就不去深究了,結果重要步驟有一點點錯就全錯。像是一個級數展開來,把小量丟掉,我就覺得是那樣了,但是數學系都會估計好久。此外我想他們修過實變函數論,可能比較熟悉這些手法。不知道各位會不會覺得我在找藉口,但我認為浸淫其中好幾年一定會有差別的。

[打筆記] 這學期我也嘗試打筆記。這要說到上學期上固態電子學的時候,我全部沒有去上課,卻把定理推導都大概熟悉了。沒想到他全部沒有考證明,甚至沒什麼計算,而幾乎都是問答,大部份我都不會寫。這些有可能是他上課講過的東西。有了這樣的陰影,一開始我勵志把代數,和機率,還有旁聽的量子力學的上課內容全部打字起來,消息理論作業也用打字的。因為每次自己重新對電腦講一遍,這樣常常可以發現盲點。我想起常有人說我打字太大力,發出噪音,我都不以為意。現在我想他們是對的,因為我的enter鍵和右括號已經破掉了。不過現在我又覺得花在打字的時間太多,沒那麼有意義,還不如把習題熟悉一下。

[數學難掌握] 目前我對數學的感想是,數學很難掌握,因為離我們生活太遠了。小時候我以為數學比較單純,容易理解,因為他只有邏輯推理而已。反觀物理的理論可能頭頭是道,實際上卻不符合自然界。可是現在我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這樣啊! 一個拓撲空間,一個巨大的sigma-algebra,好幾個環或模之間的homomorphism,實在是太抽象了,以致於無法檢查證明是真是假,連他有沒有在騙我都不知道。

[對數學的批評] 撇開這點,電機系和物理系會說數學沒有用,這有幾個原因。首先,追究一些很小的事(例如uniformly continuous或是almost surely convergence)之前,搞不好那個模型根本就不是實際的情況。其實要照數學系的標準,電機和物理系的推導常常都是亂寫的,可能是知道結果再回去補,可能是把不想要的項直接丟掉。此外,真實世界的函數通常都有良好性質,於是電機和物理系會直接假設函數連續,極限號和積分號可以交換,隨機變數獨立等等。這個再講下去,好像就變成科學哲學的範圍了,只好趕緊打住了。

因為期中考拖得太晚,我們就沒有期末考了,只有同學上台報告。比較遺憾的是,正要講到一些有趣的部分,像隨機行走(random walk),或鞅(martingale),布朗運動(Brownian motion)之前,學期就結束了。機率論下會換老師,我現在忘記名字,到時候應該還會去旁聽,不過我看就不用再修下去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機率 張志中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