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三日紀事[王典獨唱會]
May 3, 2014
今天晚上我去聽王典老師的獨唱會。他是台大合唱團指導老師之一;囗囗囗學姊幫我買票,我在摩斯漢堡旁邊等她,也幫她買了吃的。前半場是“美麗的磨坊主人”;後半是滿多不同的選曲。
因為音樂的重複性比文學高,這兩個搭起來會有點衝突,我突然覺得為詩譜曲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。最早當然是一兩個字唱很久[Kyrie, Gloria等等];這個沒有搭配的問題。巴洛克和古典時代比較沒有獨立成篇的歌曲;如果是Aria的話,不同段落通常音樂就不同了,不會有同樣音樂適用不同詩詞的問題。到十九世紀,有人開始為格律一定的詩來譜曲。此時不同stanza的詩的格律略有變化,這一定會有點彆扭。舒伯特會用一個貫穿全曲的音形,有點配合情境(流水,狩獵,紡紗...)。後世的德布希似乎很注重詞的抑揚頓挫搭配;他的不同段落都會有變化。Barber的曲子既有重複段落加以變化的,也有把同樣的詞重複以再現的。如果是歌劇的話,就多用簡短動機塑造統一感,特別是華格納,然而這樣就比較沒有動人易記的旋律了。
“美麗的磨坊主人”十六首音樂非常的糾結,因為重複的F#音有種著迷病態的感覺,也配合敘述者對綠色著迷的感覺。最後一首小溪的搖籃曲,令人毛骨悚然,反用寧靜安詳的大調。第六首,也是我滿喜歡的,滿抒情的;我不可避免地想到這段歌詞是我親筆抄過的。不好的聯想。
演奏完,學姊要找秀錦老師照相,想到外面等她。這其中我們錯過了王典老師,因為合唱團的同學們都及時到台前找他照相了。現在我們也進不去。
我陪她回到台大旁邊巷子裡有家鴉片粉圓,可惜關門了。我提議到門口的新生冰店吃冰。我點了雪花冰加煉乳和綠豆;她點了紅豆芝麻湯圓。我們交換著吃。
從二樓窗戶吧檯看出去,有點霧氣的整面玻璃外,是來來往往的人們,和稀疏的車輛。我就這樣在這裡看著行人,還滿愜意的。我在哼佛瑞A flat夜曲,覺得有點傷感,又有種歇斯底里的開心。雖然我的人生好像滿失敗的,我也不帥也不高,也沒有很多朋友,也沒什麼專長,但是我是不是還是能夠開心呢?
我們講到一些價值觀的事。她說她妹妹有男朋友,但是在猶豫要不要選擇另個人。我跟她講我懷疑人生不同階段的選擇要怎麼做,例如現在在一起的以後也未必想成家,而且我說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傾向把人生留給自己,而不是養小孩。
她跟我說,我不要穿得鬆垮垮的讓人覺得沒精神,還有我說話的時候臉部都不太動,表情太嚴肅了。其實我覺得我的話題嚴肅這件事更嚴重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