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勒筆記#7
May. 16, 2014
第九交響曲
第一樂章最開頭這裡拍子都不規律,有許多輕重音記號,整體在混沌不明的狀態(hn., vcl.),3小節後才有規律的節拍。開始有旋律出現,整體沒有從屬而是一整個有機體(rn. 1, hn., vln., vcl. pizz.),不斷變化前面的片段。這個“行版”(andante)走得多輕鬆? 中間有打擊,回憶,道別....先憤怒了起來(rn.9: “mit Wut”)ff崩潰(6m. before rn.11)之後,解決來的太晚。這裡引了大地之歌no.1裡面“人啊你倒能活多久”(6m. after rn.34)。
經過發展部,好像要重生(18m. after rn.13: “漸漸得到聲響”),然後主題回來了(7m. later: “初速”)。不久卻又轉沈重(“Pesante”),又崩潰(8m. before rn.15),最甜蜜的句子卻接著暴怒。[子宇注曰: 馬勒很愛崩潰欸...他念電機系嗎?] 接著鑼聲(rn.15開始)像送葬進行曲,最後漸漸消逝(倒數小節“morendo”),像大地之歌no.6。
第二樂章是Ländler舞曲,有點粗啞又笨拙的,像最開頭bsn.&vla.上行的音階給人這種感覺,還有漣音(開頭後3m., cl.; 開頭後9m., hn.),開頭後9m.的主題(vln.)也是呆呆的。然後有一個圓舞曲(rn.19, str.),和另一個也是圓舞曲(快到rn.20, trpt. & trbn. & DB.)。一個是舒適的鄉村,一個是急忙的都市。舞曲綿延卻又漸漸解離開來,像是一團廢墟卻又連成一體。到結尾特別支離破碎,是記憶的蒙太奇嗎? 是聖桑的死亡之舞(danse macabre)嗎? 還是貝多芬的告別(das Lebewohl)?
第三樂章,好像嘲弄的(題目“Burleske”),違抗的(速度有注“trotzig”)。開頭你就不知道哪個調: str.像♯C,hn.像♭B,最後發現是a小調。(這好像馬勒第三交響曲的首樂章,開頭是雄壯而粗獷的單聲部(hn.)。這裡跟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的終樂章開頭滿像,但是有點站不穩的感覺,而且沒有明確的調,是未受文明開化的感覺。馬勒在第六樂章重現了第一樂章主題,但是現在毫無保留而圓滿的,譜上寫飽和高貴的,卻讓人感覺too good to be true。) 然後變雙賦格了(14m. after rn.30)。這種炫技好像在嘲弄內行人的迂腐。他開玩笑般的題給阿波羅,瘟疫與治癒之神,多了一分學究之氣。一大段插句後,結尾的音是A,卻接到第四樂章♭A,從天堂降下來一般。(實際上調完音已經隔了半分鐘了)
第四樂章這裡(m.2)聽起來像是♭F大調,後來發現是♭D大調。然後(m.3)是假終止。這都是一連串的失望。馬勒的曲子,像是烏托邦的盼望中,卻又帶著絕望: 高貴的樂句,深邃的情感,卻又被庸俗的旋律夾雜,S. Cavell評道。比較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終樂章,詼諧樂章的主題(strs.)又出現之後,有英雄式的結尾鞏固。在貝多芬之中,恐慌和憤怒時隱時現,他卻擔保了英雄的光采,壯闊的結局。馬勒的曲子則不然。他的第九和第十交響曲,解決卻虛弱到你認不出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