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讀書筆記——冰雪奇緣(電影)
Frozen
Jan. 27, 2014.

最近我真的很多蠢事....我今天一個人去信義威秀看《冰雪奇緣》(Frozen),因為物理營行前營的時候去揪人又很奇怪,那時大家都在忙,結果又現在快過年,大家都回家了。

艾莎(Elsa)還在唱”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”眼淚就掉出來了啊....我這麼冷血的人,現在到底哪裡有問題,我太入戲了,不行,我要再吃一球冰淇淋降低體溫,才能假裝我在Arendelle。

這真的是滿有轉折的一部片。從漢斯(Hans)和安娜(Anna)互許終身,都感覺像一個傳統的童話啊,不對勁的只是,它發生得太快吧,因此觀眾知道不可能就此打住吧。一直到精靈(troll)們說“the act of true love would thaw”的時候我都快昏倒了,以為連本片也難逃老梗的命運,而遲早阿克(Kristoff)會親下去就對了嘛! 雖然這樣,當安娜叫漢斯親她的時候,就算這時劇情安排什麼事也沒發生,也在意料之中,因為大家知道一定會有轉折啦!! 結果解答,姊妹之情,觀眾真的猜不到。

不過倒也可以安排安娜和阿克的吻讓冰融化? 既然阿克對安娜情愫相較下未見鋪陳,片子後半部總有草草結束的感覺。而且後半部幾乎沒有歌,很多收尾都沒有交代,也許是怕唱歌會影響劇情緊湊度,還是為了省經費? (被踢)

如果要改編音樂劇的話,搞不好阿克趕到山下途中就邊唱歌,告訴觀眾對安娜的心意;同時安娜在房間裡和雪寶(Olaf)合唱,接著他們衝出來和漢斯相遇時作個對位。最後也應該來個大合唱,然後把鏡頭拉遠,合到一本書裡? (摩拳擦掌想當作曲家)

無論如何從完成品來看,安娜和阿克本來就不是重點呀! 他原本結構是簡約的,從一開始(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)就鋪陳了姊妹之情。甚至有趣的是,唯一一首情歌是跟反派漢斯唱的。

不過在散場之後,安娜真的會接受阿克,而不是發好人卡? 還有最後人民只是因為雪停了受到安撫,還是真的接納了女王的超能力嗎? 甚至安娜和阿克,在散場這一刻,和一開始安娜與漢斯如膠似漆的樣子有什麼不同? 電影裡沒有說不,也沒有說是,只是單純定格。在卡通裡,答案都是肯定的,但繞了一圈之後,心裡總是多了一絲疑問....嗯我為什麼連看電影也要持有黑暗人生觀呢。

我想“true love”是哪種並非重點: 多年姊妹之情,深於認識幾天的心儀對象,除了是令人意外的手段以外,也為傳統卡通過分簡單的圖像妝點一些複雜性。追尋真愛,英雄救美,拯救王國,從中世紀到現在早就拍到爛啦! (翻桌)

艾莎很能引起觀眾同感,這是最近常聽到的話題是;有人說她是同性戀,有人說是自閉。雖然改編自安徒生童話“冰雪女王”,艾莎卻不是反派,甚至不是那種就算有原因而變壞的壞人,而只是身為一個不被社會了解的人。因為差異造成誤解,誤解挑撥差異,這兩者一直正回饋正回饋,就悲劇啦!

我注意到迪士尼的反派越來越少。與其說漢斯壞到骨子裡,不如回憶一下,在和安娜對唱時,那段情歌表現出多麼真心的吸引,但是在緊要關頭又被名利薰心。即使在整片之中都是正派,一個人也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下誤入歧途——現在的電影都比較有這種認知了。

其實我比較喜歡2D卡通的活潑生動。相較下,受限現在的技術,3D人物似乎略顯僵硬。但2D卡通畢竟是過時了,雖然——也正因為——它早已臻於成熟。

這樣的話《冰雪奇緣》就少不了揶揄觀眾的期待。開頭前面為了湊時間而放入的米老鼠短片對比了2D跟3D,像是角色從銀幕中穿出,還有把幕當成紙來翻,呼應卡通的古早起源。一樣,配樂之中那種嫻熟的,幾乎輕易地,掌握了不管是30s的那種歌舞音樂風,和或者搖滾(“Let it Go”),或者爵士(像雪寶幻想夏天那段)的歌曲,更似乎帶著鄉愁吧。

我想到《曼哈頓奇緣》(Enchanted);那部片也對那個傳統,他們已臻爐火純青的傳統,致敬,雖然帶著嘲弄。我想不是巧合《曼哈頓奇緣》同樣呼應了由女主角Giselle代表的童話憧憬跟男主角Robert代表的現實二者間的拉鋸。

於是當《冰雪奇緣》再次由否定轉而肯定,也就是安娜犧牲時指出“the act of true love would thaw”的時候,就感覺更真實了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