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數位黑暗時代
Dec. 19, 2015

我聽過有種說法: 現在資訊的儲存其實比以前的實體還要不可靠。仔細想想,以前的書放到現在只是變脆或變黃,不過我小時候的軟碟片現在已經沒有了,當然還有卡帶,錄影帶,更不用說以前的留聲機。現在的檔案格式過幾年就不相容了,程式語言也會改。會不會一百年以後的人類已經不知道怎麼讀光碟片了,而現在的學術研究,文學作品,歷史資料全部付諸東流呢?
% % % % % % % % % % % % % % % %

“在二十世紀考古之中,最大的爭議就是出土的大量‘光碟’。根據出土文獻‘大英百科全書’的記載,光碟可以‘用雷射掃描的方式,在聚碳酸酯的凹槽上記錄磁性資料,藉此讀寫大量資訊’。因此大概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出土的數千萬片輕薄的,產生彩色反光的硬質圓盤(有一大批應該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國家圖書館特意保存的),許多學者便認為那是所謂‘光碟’。

“這樣的科技,要透過所謂文獻中大量提及的‘計算機’,來達成。真的如此嗎? 數件有房間大小的,寫有1951年日期的器物,上面滿佈電線與玻璃圓筒,機殼便註有‘計算機’一詞,卻沒有可資放入‘光碟’的凹槽。而前幾年出土的(真幸運!)十幾件製造於2010年的扁方形器物,被認為極可能是‘筆記型電腦’,也無法放入‘光碟’。還有據傳的‘智慧型手機’和‘平板’的出土金屬器物,都無法容納‘光碟’。

“也許有學者認為,能夠讀取‘光碟’的計算機只是尚未被發現。這點,筆者不擬多談,卻想請問大家: 如果一箱‘光碟’可以儲存一整個書房的著作,那麼不難計算出,上面雕刻的字跡必然極為渺小,甚至連最好的放大鏡之下,肉眼都無法辨認,這樣機器又如何能夠識讀? 若那時科技已經如此出神入化,為什麼當時還要設置學校,不要用他們的‘計算機’把大腦雕刻成所要的樣子?

“這樣的疑問不勝枚舉,就拿所謂‘飛機殘骸’,‘收音機’或是‘電視’來說。今天最快的馬匹接力不停歇地奔跑,也要十幾天才能跨過北美東西岸,他們卻說‘飛機’可以在幾小時做到。如果笨重無比的鋼鐵在高速下可以飛起來,那懸崖的落石為何不會反而浮起? 就算‘電視’可以藉由巫蠱聯繫祖靈而顯現影像,那收音機又如何捕捉千里之外的音樂? 退一萬步來說,今天出土的所謂‘收音機’或是‘電視’,可曾經有一刻發出聲音或出現人影?

“誠然就我們所知,二十世紀的科技事實上比現在進步許多。但學者必須格外謹慎,不能把歷史與神話混為一談。當家喻戶曉的傳說成為器物的模仿對象,我們便有了‘二重證據法’的假象。‘萊特兄弟’發明飛機的傳說,只不過代表大戰之下人們巴不得遠離家園的恐慌。如果‘旅伴號’人造衛星曾經悠遊太空,那麼女媧是否也曾經補天? 宙斯是否也使雷電大作?

“要明白這些圓盤的用途,我們必須從器型來解讀之。它們的形狀尖利,能夠切割空氣,卻打磨過而不致傷人,而中央的孔洞適合用手拿取。這些特徵完全相符於當時文獻提及的‘飛盤’這種運動用具。屆時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圖騰有五個環形,極可能象徵著飛盤。更有甚者,達文西一張佚失的畫作中,似乎是一個裸體男子立於圓形之中,達成天人合一。而文藝復興時,多個同心圓的圖案也代表天體運行的和諧。而刻意製造螺紋以產生彩色反光,恐怕也是為了模仿絢麗的極光。出土飛盤的數量龐大,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。筆者於是認為,丟擲飛盤的動作,也許有溝通天地,祭祀鬼神的用意。

“希望隨著考古的突破,二十世紀的重重謎團,終將昭然若揭。例如最近在西美洲外海(古加利福尼亞附近),打撈出一個標示有‘矽晶圓’的貨櫃,成為考古界焦點。‘矽晶圓’為二十世紀流行的占卜工具,這已是學界共識。但是它的象徵意義,學者依然莫衷一是,筆者最近也將另撰專文探討。”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數位時代 儲存 黑暗時代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