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晚霞裡的大笨鐘——英格蘭遊記(十一)[牛津理工區,抹大拉學院](of Sep. 1 Tue.)

[開場白,回到現在] 發表到這裡,我們已經準備搭飛機回去了。等我回來再整理照片吧,要先存到電腦裡在篩選,覺得麻煩。今天,九月六號,我很早起來匆忙地寫明信片給大家。因為不知道內文要如何連結圖案,我一直擱著沒寫。死線壓力下,我在3小時左右寫了25張,寫到一半都不知道在寫什麼了,有點丟臉,請收信者見諒。(過一會沒收到的話,可以跟我講,我可以把照片給你們看,證明我真的在倫敦寫的嗚嗚。)

[行程] 到牛津的第三天,九月一日,我們到牛津的理工建築群(the Science Area),又繞到東邊的河(R. Cherwell),然後看了抹大拉(Magdelene)學院。基督堂(Christ’s Church)學院,也有大片園地和牛羊,但我們不知道從哪個側門進去。最後沿著大路走回市中心,搭火車。

[牛津理工區] 才看了城的南邊,我不禁懷疑牛津同學們到哪裡用電子設備。我恐怕在老舊的校園裡面上課不會太方便。也沒有插頭或實驗室。不過走到了理工建築群,也就是物理,材料,工程學系所在地,也有些鋼筋玻璃的建築,雖然外觀看起來也有大概也有幾十年了。這裡總不太大,不過可能只是教室,別區還有別的大樓可被使用吧。

[牛津公園] 牛津公園有還是青色的橡實跟栗子,及桑椹和莓果,紅或黑。自然史博物館裡,有一個碑,特別紀念赫胥黎(Huxley)辯護演化論,當初就是在這裡。這個小鎮真的有許多神奇的頭腦在這散步過。長椅上有紀念校友的名字。小瀑布旁,幾隻鴨子好像在比賽游泳似的。還有為了陸上移動來往運河間的船隻的滾輪。那兒真正的牛走來走去,果然是“牛津”,也就是牛可以渡河的地方啊! 

一叢黑心的金光菊(black-eyed susan),一串搖曳的紫色貓薄荷(catmint),連地上的白點都是雛菊(daisy)。
微枯的薰衣草(lavender)香氣,不用看就知道。淡綠的繡球(hydrangea),使疏落其間的鮮藍五瓣小花,大概是藍亞麻(blue flax),顯得特別勾人。教授的辦公室門口就是粉紅或青紫的牽牛(morning glory),不願意抬起低垂的花瓣向路人亮相。還有一片放浪的血紅色扶桑(shoeblackplant),緊接拘謹的白色狗薔薇(dog-rose),我真禁不住這麼形容。

(剛剛下載了一個app,填一個問卷就可以知道是什麼花,不過他常跟我說查無此花,花惹....我用手機看花看到眼睛都花了,還是花時間看建築好了,反正我講錯你們也不知道。)

[咖啡館] 我們在咖啡館叫了希臘的一種堅果蜜酥(Baklava)和山核桃派(pecan pie),真是美味到不行啊! 上次在海德公園旁吃到的瑪芬(muffin)和檸檬蛋糕(lemon drizzle)也是令人難忘啊,這麼好吃的蛋糕,以後吃不到了怎麼辦啊! 台灣的麵包師傅怎麼不去留洋進修一下呢? 

[抹大拉學院] 抹大拉學院,在牛津城外蓋了自己的一大片城牆,儼然一個小領主。窗戶還帶著石頭骨架,原來那時玻璃只能那麼小片啊。在東邊河邊一側的門是新蓋的,石頭上已經沒有雕梁畫棟,看起來很不搭調,也許是因為找不到以往的那種石雕師父了? 有可愛的一群鹿搖著尾巴在追逐,遠遠我看不清楚。

[中古末期與大學形成] 大學是怎麼來的呢? 中古末期,貨幣漸漸流行。農奴以金錢代之稅賦,封建騎兵變成傭兵,甚至有些園主開放土地外租。於是缺錢時,領主也開始頒發特許狀(charter)。例如為了籌措十字軍東征的費用,獅心王理查就頒了很多特許狀。現在大家繳個錢就可以免除勞役,於是有了自由民(freeholder)的出現。

現在同個都市的手工業者,商人行會(Guild),大學組織,僧侶們,一起償還這個勞役的折金。起初,學者聚居在一起授課,或為了行會教育學徒,或為靈職人員培育。久之該地成為學術中心。然後也許受到教會的資助,最後再向政府立案。像是抹大拉學院(Magdalen College)最初是為本篤(Benedictine)僧侶居住。牛津的基督堂學院(Christ’s Church)隨著都市興起,商業繁榮,村莊開始轉為城鎮了。

[大憲章] 這讓我想起國會廳裡面有介紹大憲章和那邊的資料。當年約翰王(King John)打仗打到沒錢,以強徵軍役為威脅要再苛徵稅金。貴族把以前簽過所有的特許狀釘在一起,強迫國王承認,這就是大憲章(Magna Carta)。雖然也不用說的像什麼權力宣言一樣神,不過除了革命推翻君王之外,這種以契約約束權力的想法之濫觴,在中國似乎沒有出現過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