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警告性臨時記號的準則
Sep. 22, 2016

學音樂的朋友知道,在同一小節中,臨時記號的效果延續到小節末尾,而其他的八度不含在內。但為了清晰起見,市面上的樂譜一般會出現警告性臨時記號 (cautionary accidentals),也就是不需要但是提醒你的記號。例如這小節有F#,調號無F#,他在下一小節出現第一個F,那麼他會加上還原。

但如果小節中有F#,但同小節另一個八度隨即出現F,那麼是寫錯了呢?還是故意的呢?而鋼琴的右手的臨時記號是否影響到左手的“同一音”呢?這看似是一個很無聊的小問題,其實也可以很重要。在古典時期的作品,一兩個錯音很容易被看出來。然而,到了後期浪漫的作品,臨時記號越來越多,不僅看了痛苦,有時候連作曲家也會寫錯字。德布西和荀白克都常常寫錯字。如果樂譜比較好懂,大家除了看了愉快舒服,也不容易弄錯。結果,警告性臨時記號反而不加在此類,我認為是本末倒置。隨便看看一些無調性作品,我們發現很多多餘的警告性記號,反而看得很花很痛苦Qw QQQ   

為了方便以下的討論,當一個音有五種可能的臨時,讓我們說是他的形式。當一個音的形式改變了,我們叫它變換點。警告性臨時記號出現的點,我們叫它警告點。這裡,一個點是一個“座標”,由聲部的編號與音高組成,就像在譜上畫的那樣。一個變換點如果也是警告點,我們把警告點移除,因為還是有臨時記號。

我的意見是,在他聲部或譜表出現變換點時,我們在旋即出現的本聲部中出現警告點,如果沒有下一音當然就不用。是這樣的,為了警告的緣故,我們假裝他聲部的譜表與本聲部的譜表重合(如果不同的話),然而如果已有警告了,下面並不需要一再一再的警告。如果本聲部先出現F#,他聲部在另一個八度或另一個譜表出現F,則本聲部只要緊接的F#再提醒出現#即可,而他聲部緊接的F當然也不用再還原。至於跨小節的規則,以同一音為主:相同的音高,不論出現在哪一譜表,必須警告,這是因為就好像小節線不存在的關係。至於不同八度,我覺得就不用了。而再下一小節當然也不用。

我們不妨固定一音高,把所有他聲部的變換點座標放在一起排序,而從左到右檢查本小節,本聲部出現的此音高。如果某一個音高的往左邊數遇見任何一個“不同形式的,他聲部的變換點”,而且晚於“左方緊接的那個本聲部的同一音(如果在本小節有)”,則本音的座標是一個警告點。另一方面,如果此小節中,某音是本小節,此音高出現的第一音,若小節左方任何一個譜表的最後一個同音高的音是不同形式的,不管是變換點與否,則此音是一個警告點。我們可以在每小節閱讀完畢後,儲存這個末了的音高,留給下一小節參考。

這個演算法也不難用人腦來檢查,應該會比用眼睛看來得輕鬆一點囉。其實我覺得這可以給大一計程一個很好的練習 ^ _ ^ 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ED314159 的頭像
    QED314159

    定理至此證畢。

    QED314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